2024年7月28日,生態環境部舉行7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科技與財務司司長鄒首民出席發布會,向媒體介紹科技助力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并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科技工作。今年6月,孫金龍書記到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調研時強調,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生態環境部門心中的“國之大者“,務必落實好“三個治污”的總要求,其中,科學治污是做到精準治污、依法治污的基礎、前提和關鍵所在。黃潤秋部長指出,更加突出做好“三個治污”,要害在精準,關鍵在科學,路徑在依法。科學治污,就是要遵循規律、實事求是,運用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技術、科技成果,強化科學模擬和預測預報,科學安排任務量和時序進度,切實提高環境治理措施的系統性和有效性。
一、舉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討會
生態環境部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不懈奮斗者,把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生態環境部門心中的“國之大者”,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扎實推進各項重點任務,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科技工作。今年6月,孫金龍書記到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調研時強調,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生態環境部門心中的“國之大者“,務必落實好“三個治污”的總要求,其中,科學治污是做到精準治污、依法治污的基礎、前提和關鍵所在。黃潤秋部長指出,更加突出做好“三個治污”,要害在精準,關鍵在科學,路徑在依法。科學治污,就是要遵循規律、實事求是,運用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技術、科技成果,強化科學模擬和預測預報,科學安排任務量和時序進度,切實提高環境治理措施的系統性和有效性。
一、舉辦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討會
生態環境部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信仰者、忠實踐行者、不懈奮斗者,把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生態環境部門心中的“國之大者”,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扎實推進各項重點任務,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二、上半年全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2020年1-6月,全國地表水、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顯示,我國生態環境質量保持持續改善的良好勢頭。
在地表水方面,1940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0.1%,同比上升5.6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1.1%,同比下降3.2個百分點。長江、黃河等主要江河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83.8%,同比上升5.9個百分點;劣Ⅴ類為0.7%,同比下降3.8個百分點。
在環境空氣方面,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5.0%,同比上升4.9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PM10濃度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5%;O3濃度為1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SO2濃度為1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
三、夏季臭氧治理攻堅開局良好
近年來,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細顆粒物(PM2.5)呈下降趨勢,但臭氧污染問題日益凸顯,特別是在夏季,臭氧已成為導致部分城市空氣質量超標的首要因子。
揮發性有機物(VOCs)是形成臭氧的重要前體物,為加強VOCs治理,有效控制臭氧污染,我部制定了《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組織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及蘇皖魯豫交界地區的95個城市開展夏季臭氧治理攻堅行動。
我部已派出168個工作組,深入58個VOCs排放量大、臭氧污染壓力重的城市完成第一輪次強化監督幫扶工作,正進一步組織227個工作組,到78個城市開展第二輪次強化監督幫扶,按照“問題精準、時間精準、區位精準、對象精準、措施精準”的總要求,以幫扶為主基調,以監督為保障,指導和幫助地方政府及企業切實減少VOCs排放,提升臭氧治理能力。
各地也積極行動,對攻堅行動進行了部署。
從6月的監測數據來看,夏季臭氧治理攻堅開局良好,治理工作初見成效。95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為19天,同比提高5天;其中80個城市優良天數同比提高,5個城市同比持平,10個城市同比下降。
我部將深入推進強化監督幫扶,加大VOCs減排力度,扎實推動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有效提升優良天數比率,確保完成“十三五”環境空氣質量約束性指標任務。
在地表水方面,1940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0.1%,同比上升5.6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1.1%,同比下降3.2個百分點。長江、黃河等主要江河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83.8%,同比上升5.9個百分點;劣Ⅴ類為0.7%,同比下降3.8個百分點。
在環境空氣方面,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5.0%,同比上升4.9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PM10濃度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5%;O3濃度為1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SO2濃度為1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7%。
三、夏季臭氧治理攻堅開局良好
近年來,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細顆粒物(PM2.5)呈下降趨勢,但臭氧污染問題日益凸顯,特別是在夏季,臭氧已成為導致部分城市空氣質量超標的首要因子。
揮發性有機物(VOCs)是形成臭氧的重要前體物,為加強VOCs治理,有效控制臭氧污染,我部制定了《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組織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及蘇皖魯豫交界地區的95個城市開展夏季臭氧治理攻堅行動。
我部已派出168個工作組,深入58個VOCs排放量大、臭氧污染壓力重的城市完成第一輪次強化監督幫扶工作,正進一步組織227個工作組,到78個城市開展第二輪次強化監督幫扶,按照“問題精準、時間精準、區位精準、對象精準、措施精準”的總要求,以幫扶為主基調,以監督為保障,指導和幫助地方政府及企業切實減少VOCs排放,提升臭氧治理能力。
各地也積極行動,對攻堅行動進行了部署。
從6月的監測數據來看,夏季臭氧治理攻堅開局良好,治理工作初見成效。95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為19天,同比提高5天;其中80個城市優良天數同比提高,5個城市同比持平,10個城市同比下降。
我部將深入推進強化監督幫扶,加大VOCs減排力度,扎實推動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有效提升優良天數比率,確保完成“十三五”環境空氣質量約束性指標任務。
四、《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確定新會期
COP15原定于2020年10月15-28日在云南昆明舉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約》秘書處各項準備工作均總體延遲,COP15今年無法如期舉行。中方與《公約》秘書處積極推進有關工作并協商COP15新會期,經國務院批準,定于2021年5月17日至30日在云南昆明舉辦,同期舉行《生物安全議定書》《遺傳資源議定書》締約方會議。
中方將和《公約》秘書處繼續保持密切配合,共同致力于高效推進各項籌備工作,及時公布會議議程等資料,確保將COP15辦成一屆圓滿、成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締約方大會。同時,我們將持續跟蹤新冠肺炎疫情情況,如有變化和調整將及時公布。
科技是解決環境問題的利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于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生態環境部認真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科技體制改革決策部署,生態環境科技工作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結果導向,積極轉變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式、取得了積極進展。
關于生態環境資金的問題,不管是生態環境保護還是污染防治攻堅都離不開資金的投入,“十三五”以來生態環境資金投入到哪些方面,發揮了什么樣的效果?將來在“十四五”資金投入有什么考慮?
“十三五”期間我部配合財政部管理的生態環境資金有四項,分別是水污染防治資金、大氣污染防治資金、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和農村環境整治資金。“十三五”期間累計下達2248億元。
一是水污染防治資金783億元,重點支持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等。資金對各地消減劣V類斷面、建立重點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解決黑臭水體、改善環境質量都發揮了很大的支撐作用。
二是大氣污染防治資金974億元,其中2020年是250億元,比2016年增加了約119%。資金主要用于京津冀、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包括冬季清潔取暖試點。資金對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是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285億元。重點支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受污染土壤管控修復、重金屬污染防治等。
四是農村環境整治資金206億元。支持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規模化以下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等,對改善農村環境質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COP15原定于2020年10月15-28日在云南昆明舉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約》秘書處各項準備工作均總體延遲,COP15今年無法如期舉行。中方與《公約》秘書處積極推進有關工作并協商COP15新會期,經國務院批準,定于2021年5月17日至30日在云南昆明舉辦,同期舉行《生物安全議定書》《遺傳資源議定書》締約方會議。
中方將和《公約》秘書處繼續保持密切配合,共同致力于高效推進各項籌備工作,及時公布會議議程等資料,確保將COP15辦成一屆圓滿、成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締約方大會。同時,我們將持續跟蹤新冠肺炎疫情情況,如有變化和調整將及時公布。
科技是解決環境問題的利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在于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生態環境部認真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科技體制改革決策部署,生態環境科技工作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結果導向,積極轉變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式、取得了積極進展。
關于生態環境資金的問題,不管是生態環境保護還是污染防治攻堅都離不開資金的投入,“十三五”以來生態環境資金投入到哪些方面,發揮了什么樣的效果?將來在“十四五”資金投入有什么考慮?
“十三五”期間我部配合財政部管理的生態環境資金有四項,分別是水污染防治資金、大氣污染防治資金、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和農村環境整治資金。“十三五”期間累計下達2248億元。
一是水污染防治資金783億元,重點支持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等。資金對各地消減劣V類斷面、建立重點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解決黑臭水體、改善環境質量都發揮了很大的支撐作用。
二是大氣污染防治資金974億元,其中2020年是250億元,比2016年增加了約119%。資金主要用于京津冀、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包括冬季清潔取暖試點。資金對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是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285億元。重點支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受污染土壤管控修復、重金屬污染防治等。
大力發展環保產業是統籌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重要舉措,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管理工作加強,包括執法力度的不斷加大,環保產業發展的市場空間加速釋放,戰略地位不斷提升。
一是作為戰略新興產業,環保產業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環保產業的營收達到1.6萬億元左右,比2017年增長18%以上,遠高于同期國民經濟增速。
二是環境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環境治理支撐能力顯著增強。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國環境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不斷縮小,一般污染治理技術和產品基本能滿足市場需求。有些技術我們已經走到世界前列,包括大家都了解的火電超低排放技術,也包括鋼鐵行業全流程超低排放技術,都是世界領先。
三是環境服務的模式不斷創新,企業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在生產環保設備、建設環保設施的同時,環保企業把工作逐漸向環境服務領域延伸,第三方治理、環境績效服務、環境金融等服務業態呈快速發展態勢。“互聯網+”模式、PPP模式、生態導向的開發(EOD)模式等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環境治理領域得到創新應用,使我們環保產業更加壯大。
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環保產業發展,從加大資金投入引導、拓寬和規范環保產業市場等方面積極推動環保產業發展。
一是加大資金投入,強化資金引導。2020年,我部配合財政部,安排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資金和農村環境整治資金523億元,各級地方政府也加大污染治理投入,環保產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二是完善生態環境標準體系,拓展環保產業市場。通過標準倒逼,促使企業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處理工藝進行污染防控,促進環保產業優化升級。
三是會同有關部門,出臺和落實環保產業稅收優惠、金融扶持政策,支持環保產業發展。
四是積極開展環境服務模式創新,推進工業園區第三方治理、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等,提升環境服務水平。下一步,我們將積極做好相關服務,引導環保產業發展。
(文章來源:生態環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