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竹紙是我國傳統手工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悠久,品類繁多,它的出現開創了以植物莖稈纖維造紙的新局面。2006年竹紙制作技藝被列為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探究竹紙的發展情況,進一步總結分析竹紙研究現狀,更好地對竹紙進行保護和發展,文章歸納總結了手工竹紙的發展歷程和制作工藝,并從竹紙制作工藝、竹紙保護修復和竹紙性能3個方面綜述了手工竹紙的研究進展。分析發現,手工竹紙制作工藝的保護和傳承問題越來越被重視,在其歷史文化、生產工藝、現狀及傳承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研究進展;在竹紙性能分析方面,原料和制作工藝對紙張性能的內在影響已更加清晰,關于竹紙老化方向的研究明顯增多,這與我國現存大量的竹紙類文物密不可分,但對于竹紙造紙原料方面的研究相對來說較為局限,對于造紙原料化學成分的分析有待進一步拓展。
我國傳統手工造紙原料種類豐富。據歷史記載,蔡倫造紙采用了破布、樹皮、廢麻、舊漁網等作為造紙原料。隨著造紙技術的發展,纖維原料的種類不斷擴展,包括草本韌皮、木本韌皮、竹類、草類等。其中,以嫩竹為原料制成的竹紙,標志著以植物莖稈纖維造紙的成功。在唐代以前的900多年間,造紙主要以莖皮纖維為原料,所以竹紙的出現是中國造紙史上的一個革命性的開端。近年來,許多學者相繼對手工竹紙展開研究,探尋其的發展歷程、制作工藝,結合科技分析以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本文總結了手工竹紙的發展歷程、制作工藝及其研究進展,以期為手工紙的傳承、手工竹紙發展和研究工作提供參考。
竹紙起源與發展
竹紙歷史悠久,與麻紙、皮紙相比,竹原料再生性強、來源豐富,造紙成本低,備受人們青睞。然而關于竹紙具體起源于何時,學術界有東晉和唐2種說法。基于南宋趙希鵠《洞天清錄》中載:“若二王真跡,多是會稽豎紋竹紙。蓋東晉南渡后,難得北紙。又右軍父子多在會稽故也。”東晉文獻《增補事類統編》也記載梁蕭子良提到張茂作箈紙,箈即嫩竹。因此有了竹紙始于東晉的說法。但是,也有不少學者對于竹紙起源于東晉存有異議。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寫道:“趙希鵠后來又在同一本書中提到,以上‘真跡’在他寫書時已不復存在,然則‘真跡’云云必然是晉代以后的臨摹之作”。在關于記載唐代之前竹紙的文獻、資料中,目前還沒有發現關于竹子造紙技藝方面的詳細記載。張德鈞認為竹子造紙源于東晉的證據有不可靠之處,“確定在八世紀末比較合理。”張子高也認為:“相比于藤紙、麻紙、楮皮紙,制造竹紙在技術上更為復雜,因而它出現較晚。先是麻紙、楮皮紙出現于漢代,后來藤紙出現于晉代,到竹紙出現時,已是中唐。”唐代文學家李肇在《唐國史補》中提到“韶之竹箋”,證實唐代已有竹紙生產。
竹紙起源與發展
竹紙歷史悠久,與麻紙、皮紙相比,竹原料再生性強、來源豐富,造紙成本低,備受人們青睞。然而關于竹紙具體起源于何時,學術界有東晉和唐2種說法。基于南宋趙希鵠《洞天清錄》中載:“若二王真跡,多是會稽豎紋竹紙。蓋東晉南渡后,難得北紙。又右軍父子多在會稽故也。”東晉文獻《增補事類統編》也記載梁蕭子良提到張茂作箈紙,箈即嫩竹。因此有了竹紙始于東晉的說法。但是,也有不少學者對于竹紙起源于東晉存有異議。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寫道:“趙希鵠后來又在同一本書中提到,以上‘真跡’在他寫書時已不復存在,然則‘真跡’云云必然是晉代以后的臨摹之作”。在關于記載唐代之前竹紙的文獻、資料中,目前還沒有發現關于竹子造紙技藝方面的詳細記載。張德鈞認為竹子造紙源于東晉的證據有不可靠之處,“確定在八世紀末比較合理。”張子高也認為:“相比于藤紙、麻紙、楮皮紙,制造竹紙在技術上更為復雜,因而它出現較晚。先是麻紙、楮皮紙出現于漢代,后來藤紙出現于晉代,到竹紙出現時,已是中唐。”唐代文學家李肇在《唐國史補》中提到“韶之竹箋”,證實唐代已有竹紙生產。
竹紙得到廣泛應用已至宋代,這與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密不可分。宋代的科舉考試制度,帶動了文化的繁榮,各地興辦書院,印制了大量書籍,教育普及程度進一步提高,各階層崇尚文化的風氣,使得紙張需求量大增。與此同時,科技進步也推動了造紙業的發展,印刷術的改進成為造紙發展的巨大推動力。但就手工竹紙的工藝而言,仍處于發展早期,表現在紙張呈黃褐色,質地比較粗糙,且由于竹纖維較短、纖維素含量低,所以與皮紙等韌皮纖維紙相比紙張強度略差。北宋初期蘇易簡《文房四譜·紙譜》中有:“今江浙間有以嫩竹為紙。如作密書,無人敢拆發之。蓋隨手便裂,不復粘也。”蔡襄《文房四說》中記載“吾嘗禁所部不得輒用竹紙,至于獄訟未決而案牘已零落,況可存之久遠哉!”,可見竹紙在發展早期紙質脆弱,柔韌性差,不堪折疊。
常州博物館收藏的宋代竹紙到了元明時期,朝廷鼓勵工農業和商業的發展,推動了手工業的進步,竹紙制作技術得到較大發展,使用熟料法生產使得纖維純度增加,后續又出現天然日曬漂白工藝,竹紙在形貌和質量上均得到提高。此外,朝廷注重紙張生產,專門設立了宮廷官紙機構,紙張生產規范化,出現了官箋等高檔竹紙。這一時期,關于竹紙的制造工藝也有了更為詳細的記載。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十分詳細地記載了制作竹紙技術的經過,包括產地、采料、截斷、漂浸、去皮、蒸煮、漂洗、搗碎、配漿、加藥、制簾抄紙、壓榨去水、焙干、整齊、切紙等步驟,并對所用設備如焙紙墻、紙簾等進行了詳細記述和研究,這在造紙史乃至科技史上具有重要價值。
清代竹紙制作技術進一步完善,竹紙使用量遠遠高于其他手工紙,竹類纖維紙出現的概率高達80%。但是清朝的造紙業經歷了由衰至盛、由盛至衰的過程,晚清時期西方機制紙的傳入和發展,對我國傳統手工紙制作行業造成巨大沖擊,傳統工藝面臨困境,手工紙急劇衰落。竹紙傳統造紙工藝的保護和傳承問題亟待解決。
手工竹紙制作工藝
纖維原料
與麻紙、皮紙等韌皮纖維紙相比,手工竹紙原料結構性能不同,制作工藝差異較大。竹子屬禾本科,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的韌皮類纖維不同,竹子莖稈沒有形成層,維管束分布于基本組織中,其中包含韌皮部和木質部,竹紙制作使用的是竹子莖稈纖維束中的纖維。常用于造紙的竹子種類有毛竹、苦竹、慈竹等。竹纖維細胞長度一般在1.5~2.0 mm,比皮類纖維短,比草類纖維長,寬度一般不超過20 μm,與較細的皮料接近。成熟竹纖維細胞呈現出兩端尖銳、壁厚腔小的形態,這使得竹纖維剛直硬挺。通過纖維染色的顯微觀察,主要可見纖維細胞、薄壁細胞、導管細胞以及石細胞,這些結構具有鮮明特點,是竹紙的顯微形態特征。竹紙作為一種較有特色的手工紙,為修復古籍、裝裱字畫、拓印習字等提供了合適的紙張材料,在文物保護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清代竹紙制作技術進一步完善,竹紙使用量遠遠高于其他手工紙,竹類纖維紙出現的概率高達80%。但是清朝的造紙業經歷了由衰至盛、由盛至衰的過程,晚清時期西方機制紙的傳入和發展,對我國傳統手工紙制作行業造成巨大沖擊,傳統工藝面臨困境,手工紙急劇衰落。竹紙傳統造紙工藝的保護和傳承問題亟待解決。
手工竹紙制作工藝
纖維原料
與麻紙、皮紙等韌皮纖維紙相比,手工竹紙原料結構性能不同,制作工藝差異較大。竹子屬禾本科,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的韌皮類纖維不同,竹子莖稈沒有形成層,維管束分布于基本組織中,其中包含韌皮部和木質部,竹紙制作使用的是竹子莖稈纖維束中的纖維。常用于造紙的竹子種類有毛竹、苦竹、慈竹等。竹纖維細胞長度一般在1.5~2.0 mm,比皮類纖維短,比草類纖維長,寬度一般不超過20 μm,與較細的皮料接近。成熟竹纖維細胞呈現出兩端尖銳、壁厚腔小的形態,這使得竹纖維剛直硬挺。通過纖維染色的顯微觀察,主要可見纖維細胞、薄壁細胞、導管細胞以及石細胞,這些結構具有鮮明特點,是竹紙的顯微形態特征。竹紙作為一種較有特色的手工紙,為修復古籍、裝裱字畫、拓印習字等提供了合適的紙張材料,在文物保護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制作流程
傳統手工竹紙制作技藝見證了中國手工造紙技術發展高峰時期的歷史,2006年被列為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紙用途十分廣泛,例如書畫、印刷、裝裱、祭祀等。不同用途對于紙質的要求不同,因此竹紙品類較為多樣化,制作工藝不盡相同。這里以竹紙中有一定代表性的連史紙為例,總結其制作工藝。連史紙的紙質較薄且均勻,潔白柔軟,是中國手工竹紙中的精品,其制作過程復雜耗時,需經過約1年的時間,多個工種的工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概括來說,連史紙的制作可以分為備料、制漿和制紙3個階段。
傳統手工竹紙制作技藝見證了中國手工造紙技術發展高峰時期的歷史,2006年被列為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紙用途十分廣泛,例如書畫、印刷、裝裱、祭祀等。不同用途對于紙質的要求不同,因此竹紙品類較為多樣化,制作工藝不盡相同。這里以竹紙中有一定代表性的連史紙為例,總結其制作工藝。連史紙的紙質較薄且均勻,潔白柔軟,是中國手工竹紙中的精品,其制作過程復雜耗時,需經過約1年的時間,多個工種的工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概括來說,連史紙的制作可以分為備料、制漿和制紙3個階段。
備料
1)砍料。連史紙選取嫩毛竹為原料,在立夏時節竹子未分枝時砍下,截成長約2 m的竹條。
2)疊塘沖浸。將陰干的竹材砍成2~3段,互相呈縱橫交叉型疊放至3 m多高,在頂部放置一塊石板,然后用竹管引山泉水澆落其上,濕潤整堆竹條,沖浸約2個多月。
3)剝絲曬絲。將竹條剝去青竹殼,在清水塘中將竹絲沖洗干凈,對折成把,放至竹架上晾曬。
1)砍料。連史紙選取嫩毛竹為原料,在立夏時節竹子未分枝時砍下,截成長約2 m的竹條。
2)疊塘沖浸。將陰干的竹材砍成2~3段,互相呈縱橫交叉型疊放至3 m多高,在頂部放置一塊石板,然后用竹管引山泉水澆落其上,濕潤整堆竹條,沖浸約2個多月。
3)剝絲曬絲。將竹條剝去青竹殼,在清水塘中將竹絲沖洗干凈,對折成把,放至竹架上晾曬。
制漿
制漿主要指從加工竹麻絲開始,經過浸、漚、洗、蒸、煎、漂、槌、曬、碓、洗等工序制成細白潔凈的紙漿,待入抄紙坊造紙的過程。具體工藝流程如下:1)腌頭道,將剝好的竹絲第1次加入石灰腌制;2)洗料,加水清洗,清洗時注意將變黑的竹料去除;3)捶絲,將清洗浸泡后的竹絲捶打至松垮;4)曬絲,將竹絲掛在竹架上曬干;5)再腌,再次加入石灰腌制;6)蒸料,將竹絲放入蒸鍋進行蒸制,蒸鍋是用水泥砌成的圓柱形容器,里面放有箅;7)再洗料,將竹絲從蒸鍋拿出,在尚有余溫時清洗竹料;8)曬干,將竹絲掛在室外曬干;9)純堿蒸煮,使用堿水將曬干的竹絲煮2~3 h,隨后撈出蒸制大約1 d,蒸后沖洗干凈;10)做黃餅,將蒸好的竹絲盤成黃餅;11)漂黃餅,將黃餅放至室外約2個月,進行天然日照漂白;12)蒸黃餅,先將黃餅浸一下堿水,再次放入鍋里蒸制約1 d;13)漂白餅,再次將黃餅放至室外漂白;14)挑選,將白餅中竹絲比較粗的挑揀出來,以縮短打料時間;15)打料,將剔除雜質后的竹餅放至水碓上進行打料;16)踩料,將一根長竹竿搭在踩料池上,工人扶著竹竿用腳踩料,踩至沒有纖維塊,加水將竹料攪拌均勻制成竹漿。
制漿主要指從加工竹麻絲開始,經過浸、漚、洗、蒸、煎、漂、槌、曬、碓、洗等工序制成細白潔凈的紙漿,待入抄紙坊造紙的過程。具體工藝流程如下:1)腌頭道,將剝好的竹絲第1次加入石灰腌制;2)洗料,加水清洗,清洗時注意將變黑的竹料去除;3)捶絲,將清洗浸泡后的竹絲捶打至松垮;4)曬絲,將竹絲掛在竹架上曬干;5)再腌,再次加入石灰腌制;6)蒸料,將竹絲放入蒸鍋進行蒸制,蒸鍋是用水泥砌成的圓柱形容器,里面放有箅;7)再洗料,將竹絲從蒸鍋拿出,在尚有余溫時清洗竹料;8)曬干,將竹絲掛在室外曬干;9)純堿蒸煮,使用堿水將曬干的竹絲煮2~3 h,隨后撈出蒸制大約1 d,蒸后沖洗干凈;10)做黃餅,將蒸好的竹絲盤成黃餅;11)漂黃餅,將黃餅放至室外約2個月,進行天然日照漂白;12)蒸黃餅,先將黃餅浸一下堿水,再次放入鍋里蒸制約1 d;13)漂白餅,再次將黃餅放至室外漂白;14)挑選,將白餅中竹絲比較粗的挑揀出來,以縮短打料時間;15)打料,將剔除雜質后的竹餅放至水碓上進行打料;16)踩料,將一根長竹竿搭在踩料池上,工人扶著竹竿用腳踩料,踩至沒有纖維塊,加水將竹料攪拌均勻制成竹漿。
2.2.3 制紙
連史紙的抄造是整個生產過程中技術含量最高、經驗性最強的部分,關系到成品紙的質量和外觀。具體流程如下:1)打槽。將清水、竹漿和紙藥放入抄紙槽,打散紙漿纖維至纖維在水中伸展,游離懸浮于水中,以便抄紙可以順利進行。2)抄紙。將紙簾斜插入紙槽中,用紙簾舀起槽中懸浮的紙漿纖維,使纖維均勻地沉積交錯在紙簾上。3)榨紙。使用壓榨機壓榨紙張使水分溢出,使紙漿纖維緊密結合,形成紙張,便于分紙。4)干紙。將榨干的濕紙分開,并上墻焙干。5)揭紙。待紙張干透之后,把紙從墻上揭下。6)數紙。每100張為一刀,清點紙張的數量。7)切紙。將紙張沿四周裁切整齊。
手工竹紙研究進展
為進一步探索我國傳統手工竹紙的科學價值,對竹紙進行更好地保護和發展,近年來許多學者從歷史發展、制作工藝、保護修復、紙張性能等方面對竹紙進行研究。以中國知網數據總庫為數據源,以“竹紙”為主題進行檢索,檢索時間范圍為2004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結果共獲得523篇關于“竹紙”研究的論文。通過VOSviewer對檢索文獻的關鍵詞進行梳理,生成竹紙的網絡可視化圖(圖1)。通過梳理關鍵詞形成了竹紙造紙、保護、修復、耐久性以及手工紙、非物質文化遺產共6個聚類。按照研究領域,可將對竹紙的研究分為竹紙工藝、竹紙保護修復和竹紙性能分析3個方面。
連史紙的抄造是整個生產過程中技術含量最高、經驗性最強的部分,關系到成品紙的質量和外觀。具體流程如下:1)打槽。將清水、竹漿和紙藥放入抄紙槽,打散紙漿纖維至纖維在水中伸展,游離懸浮于水中,以便抄紙可以順利進行。2)抄紙。將紙簾斜插入紙槽中,用紙簾舀起槽中懸浮的紙漿纖維,使纖維均勻地沉積交錯在紙簾上。3)榨紙。使用壓榨機壓榨紙張使水分溢出,使紙漿纖維緊密結合,形成紙張,便于分紙。4)干紙。將榨干的濕紙分開,并上墻焙干。5)揭紙。待紙張干透之后,把紙從墻上揭下。6)數紙。每100張為一刀,清點紙張的數量。7)切紙。將紙張沿四周裁切整齊。
手工竹紙研究進展
為進一步探索我國傳統手工竹紙的科學價值,對竹紙進行更好地保護和發展,近年來許多學者從歷史發展、制作工藝、保護修復、紙張性能等方面對竹紙進行研究。以中國知網數據總庫為數據源,以“竹紙”為主題進行檢索,檢索時間范圍為2004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結果共獲得523篇關于“竹紙”研究的論文。通過VOSviewer對檢索文獻的關鍵詞進行梳理,生成竹紙的網絡可視化圖(圖1)。通過梳理關鍵詞形成了竹紙造紙、保護、修復、耐久性以及手工紙、非物質文化遺產共6個聚類。按照研究領域,可將對竹紙的研究分為竹紙工藝、竹紙保護修復和竹紙性能分析3個方面。
圖1 竹紙研究網絡可視化圖
竹紙保護修復
竹紙保護修復研究領域聚類關鍵詞主要包括手工竹紙、保護、傳承、古籍修復、紙質文獻等。從關鍵詞聚類交叉重合度來看,研究內容關聯度較大。陳剛等對福建、江西、浙江等地生產的檔案、古籍修復用竹紙的制作工藝和現狀進行分析,指出竹紙制造存在品質下降、產銷脫節、后繼無人等問題,建議要加強對檔案與古籍修復用竹紙生產工藝的保護和扶持;李諾等考證了自宋代以來竹紙的發展歷史和制作技術的進步,提出保護和傳承手工造紙工藝的建議;方挺等聯系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總結了福建省竹紙制作歷史以及古籍所用竹紙的品種、特點,有助于手工竹紙的傳承與發展;姜軍總結了富陽竹紙的發展歷程,分析了其機械性能,梳理了富陽竹紙面對的挑戰和問題,并提出發展富陽竹紙產業的對策;李紅娥等就宋代竹紙的歷史演進以及應用進行梳理,對竹紙文化傳播和發展提出了建議;劉一山等介紹了竹紙的起源與發展,論述了竹漿紙產業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李謀閏等分析了夾江竹紙的制作技藝,指出制作技藝面臨的現實問題并提出了保護的建議,以期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優化配置。
竹紙保護修復
竹紙保護修復研究領域聚類關鍵詞主要包括手工竹紙、保護、傳承、古籍修復、紙質文獻等。從關鍵詞聚類交叉重合度來看,研究內容關聯度較大。陳剛等對福建、江西、浙江等地生產的檔案、古籍修復用竹紙的制作工藝和現狀進行分析,指出竹紙制造存在品質下降、產銷脫節、后繼無人等問題,建議要加強對檔案與古籍修復用竹紙生產工藝的保護和扶持;李諾等考證了自宋代以來竹紙的發展歷史和制作技術的進步,提出保護和傳承手工造紙工藝的建議;方挺等聯系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總結了福建省竹紙制作歷史以及古籍所用竹紙的品種、特點,有助于手工竹紙的傳承與發展;姜軍總結了富陽竹紙的發展歷程,分析了其機械性能,梳理了富陽竹紙面對的挑戰和問題,并提出發展富陽竹紙產業的對策;李紅娥等就宋代竹紙的歷史演進以及應用進行梳理,對竹紙文化傳播和發展提出了建議;劉一山等介紹了竹紙的起源與發展,論述了竹漿紙產業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李謀閏等分析了夾江竹紙的制作技藝,指出制作技藝面臨的現實問題并提出了保護的建議,以期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優化配置。
竹紙工藝
竹紙工藝研究領域聚類關鍵詞主要包括手工造紙、制作工藝、造紙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賀超海等通過對浙江富陽手工竹紙制作工藝的實地調查以及對手工造紙藝人的訪談調查,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角度探討了富陽手工竹紙現狀和傳承等問題;陳彪等實地調查了廣西靈川南坳瑤族竹紙制作工藝技術,闡述了其歷史傳承、生產工藝特點、銷售及經濟效益、傳承與保護等情況;Esa等綜述了竹纖維的形態和化學特性,分析了竹纖維在馬來西亞造紙業中替代闊葉木纖維的潛力;Shamsuri總結了竹子造紙工藝,分析了竹纖維特性及其化學成分,認為竹子纖維素含量非常高,可以獲得更高的紙漿得率,其中小黑竹(Gigantochloa scortechinii)和梨竹(Melocanna baccifera)是很好的紙漿用竹種。Chen等綜述了竹纖維力學性能的研究現狀,介紹了竹纖維的提取和處理工藝對其相關性能的影響,為竹纖維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和發展提供了參考。
竹紙工藝研究領域聚類關鍵詞主要包括手工造紙、制作工藝、造紙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賀超海等通過對浙江富陽手工竹紙制作工藝的實地調查以及對手工造紙藝人的訪談調查,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角度探討了富陽手工竹紙現狀和傳承等問題;陳彪等實地調查了廣西靈川南坳瑤族竹紙制作工藝技術,闡述了其歷史傳承、生產工藝特點、銷售及經濟效益、傳承與保護等情況;Esa等綜述了竹纖維的形態和化學特性,分析了竹纖維在馬來西亞造紙業中替代闊葉木纖維的潛力;Shamsuri總結了竹子造紙工藝,分析了竹纖維特性及其化學成分,認為竹子纖維素含量非常高,可以獲得更高的紙漿得率,其中小黑竹(Gigantochloa scortechinii)和梨竹(Melocanna baccifera)是很好的紙漿用竹種。Chen等綜述了竹纖維力學性能的研究現狀,介紹了竹纖維的提取和處理工藝對其相關性能的影響,為竹纖維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和發展提供了參考。
富陽竹紙制作工藝
竹紙性能分析
竹紙性能分析領域在紙張性能以及耐久性方面的研究較為突出。近年來,通過科技檢測手段,不斷建立了竹紙制作工藝、原料和紙張性能之間的聯系。按照研究內容,可將對竹紙性能分析分為原料與性能、工藝與性能和老化性能3個方面。
竹紙性能分析
竹紙性能分析領域在紙張性能以及耐久性方面的研究較為突出。近年來,通過科技檢測手段,不斷建立了竹紙制作工藝、原料和紙張性能之間的聯系。按照研究內容,可將對竹紙性能分析分為原料與性能、工藝與性能和老化性能3個方面。
原料與性能
馬燈翠等對比了3種古籍修復用紙(貴州苦竹紙和毛竹紙、浙江寧波奉化棠云村袁氏造紙廠的竹紙)的性能,結果顯示貴州苦竹紙的機械強度與耐久性等表現較優,奉化竹紙較柔軟輕薄,并提出科學選配修復用紙的方法;姚娜使用熱裂解氣相色譜質譜法分析了毛竹等造紙植物原料的化學成分,建立了原料特征物數據,并將其應用到明清時期紙質文物樣品的分析中,為紙質文物的保護與修復提供了科學依據;Egbewole等測試了尼日利亞納薩拉瓦州3個地方的竹子纖維特性,分析其作為制漿造紙原料的適用性;Han等應用熱裂解—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研究了不同纖維原料的東亞手工紙,對其中的竹紙特征標記物進行了分析,提出基于熱裂解氣相色譜質譜的纖維鑒別方法;Suhaimi等為研究不同竹種和竹齡對竹漿產量和竹紙力學性能的影響,測試了龍頭竹(Bambusa vulgaris)、毛筍竹(Gigantochloa levis)和小黑竹(Gigantochloa scortechinii)3個竹種的力學性能,認為毛筍竹竹紙的力學性能最好,可以作為造紙原料;Boadu等測定了6個月生的銳藥竹(Oxythenantera abyssinica)和巴苦竹(Bambusa balcooa)優良無性系竹稈的纖維特性,認為這2個竹種的幼竹(6個月以內)是良好的造紙原料而鼓勵大規模種植。
馬燈翠等對比了3種古籍修復用紙(貴州苦竹紙和毛竹紙、浙江寧波奉化棠云村袁氏造紙廠的竹紙)的性能,結果顯示貴州苦竹紙的機械強度與耐久性等表現較優,奉化竹紙較柔軟輕薄,并提出科學選配修復用紙的方法;姚娜使用熱裂解氣相色譜質譜法分析了毛竹等造紙植物原料的化學成分,建立了原料特征物數據,并將其應用到明清時期紙質文物樣品的分析中,為紙質文物的保護與修復提供了科學依據;Egbewole等測試了尼日利亞納薩拉瓦州3個地方的竹子纖維特性,分析其作為制漿造紙原料的適用性;Han等應用熱裂解—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研究了不同纖維原料的東亞手工紙,對其中的竹紙特征標記物進行了分析,提出基于熱裂解氣相色譜質譜的纖維鑒別方法;Suhaimi等為研究不同竹種和竹齡對竹漿產量和竹紙力學性能的影響,測試了龍頭竹(Bambusa vulgaris)、毛筍竹(Gigantochloa levis)和小黑竹(Gigantochloa scortechinii)3個竹種的力學性能,認為毛筍竹竹紙的力學性能最好,可以作為造紙原料;Boadu等測定了6個月生的銳藥竹(Oxythenantera abyssinica)和巴苦竹(Bambusa balcooa)優良無性系竹稈的纖維特性,認為這2個竹種的幼竹(6個月以內)是良好的造紙原料而鼓勵大規模種植。
工藝與性能
李賢慧研究了不同制漿工藝(生料、熟料及混料)制作的奉化竹紙的性能,分析了原料和制漿方法對手工竹紙性能的影響,對手工竹紙的加工和采購有一定指導意義;譚靜等研究了不同制作工藝(去青、煮料、漂白等)的4種富陽竹紙的理化性能差異,分析了原料和制作工藝對竹紙性能的影響;方媛等采用纖維測量儀、掃描電子顯微鏡、能譜儀等分析了荊州博物館館藏的4套明清刻本的造紙原料及紙張制作工藝,結果顯示4套刻本原料均為竹漿,均經過涂布和加填處理,并對刻本修補用紙提出建議;易曉輝等研究了生料竹紙和熟料竹紙的性能及其差異,分析了不同工藝對紙張性能的影響,為古籍修復用紙的選擇和紙質文獻的保護工作提供了參考;Win等研究了化學制漿和手工制漿對竹紙強度特性的影響,分析了其加速老化后的性能;Tang等通過分別對傳統法生產的和化學輔助技術制造的4種現代竹紙進行紫外輻射人工老化,測試對比其熒光和光化學特性,探究了不同制造技術對紙光學性能和光穩定性的影響;Luo分析了不同現代修補用竹紙的預期壽命和耐老化性能,結果表明其耐老化能力和耐久性與生產工藝密切相關,采用日照漂白工藝的傳統手工紙耐久性更好;Peterus等測試了竹漿與添加陽離子淀粉(CS)作為干強劑(DSA)的再生紙漿混合時竹紙性能的變化,結果表明在竹紙中添加DSA能更有效地改善竹紙的結構和力學性能。
李賢慧研究了不同制漿工藝(生料、熟料及混料)制作的奉化竹紙的性能,分析了原料和制漿方法對手工竹紙性能的影響,對手工竹紙的加工和采購有一定指導意義;譚靜等研究了不同制作工藝(去青、煮料、漂白等)的4種富陽竹紙的理化性能差異,分析了原料和制作工藝對竹紙性能的影響;方媛等采用纖維測量儀、掃描電子顯微鏡、能譜儀等分析了荊州博物館館藏的4套明清刻本的造紙原料及紙張制作工藝,結果顯示4套刻本原料均為竹漿,均經過涂布和加填處理,并對刻本修補用紙提出建議;易曉輝等研究了生料竹紙和熟料竹紙的性能及其差異,分析了不同工藝對紙張性能的影響,為古籍修復用紙的選擇和紙質文獻的保護工作提供了參考;Win等研究了化學制漿和手工制漿對竹紙強度特性的影響,分析了其加速老化后的性能;Tang等通過分別對傳統法生產的和化學輔助技術制造的4種現代竹紙進行紫外輻射人工老化,測試對比其熒光和光化學特性,探究了不同制造技術對紙光學性能和光穩定性的影響;Luo分析了不同現代修補用竹紙的預期壽命和耐老化性能,結果表明其耐老化能力和耐久性與生產工藝密切相關,采用日照漂白工藝的傳統手工紙耐久性更好;Peterus等測試了竹漿與添加陽離子淀粉(CS)作為干強劑(DSA)的再生紙漿混合時竹紙性能的變化,結果表明在竹紙中添加DSA能更有效地改善竹紙的結構和力學性能。
老化性能
竹紙的耐久性以及老化性能是竹紙研究重要方向,近年來日益受到學者的關注。陳彪等對杭州富陽逸古齋元書紙有限公司生產的超級元書、二級元書、冬紙壹號及古籍修復紙4種富陽手工竹紙進行干熱加速老化試驗,認為4種竹紙的耐老化性能存在差異,其中冬紙壹號各方面的性能在老化過程中相對比較穩定,二級元書的強度穩定性和熱穩定性能較好,古籍修復紙的D65亮度穩定性最好。譚靜等對傳統手工竹紙進行不同程度的干熱老化處理,結合抗張強度測試、傅里葉變換紅外、掃描電子顯微鏡、X射線衍射、熱重分析以及動態水分吸附等多種方法,從微觀層面解釋了老化竹紙的內部結構變化對紙張性質的影響,為竹紙文物的有效保護提供了重要的科學價值。陳彪等對竹紙進行干熱老化處理,利用熱重法(TG)分析竹紙老化后的熱解特性,建立了評價竹紙老化程度的量化模型。張芷月等對故宮棚壁糊飾修復用手工竹紙進行加速老化試驗,分析了竹紙老化后的力學性能、微觀及化學結構,首次對脆弱紙質文物抗張強度提出一種微損精確的測試方法。Jin等分析了纖維素在酸性竹紙老化過程中的斷鏈動力學,研究了可應用于紙張壽命評估的動力學模型,并預估了酸性竹紙的壽命。Tan等采用動態蒸氣吸附分析(DVS)技術分析老化竹紙吸濕性變化規律,應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和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測試了老化竹紙的化學和物理結構,結果表明老化并未改變紙張的吸附機理。Hastuti等研究認為,竹漿中添加納米活性炭可以提高竹紙質量,但會阻礙紙張的降解過程,而2種白腐真菌(Phlebiopsis sp和Pycnoporus sp.)則可促進竹紙降解。
竹紙的耐久性以及老化性能是竹紙研究重要方向,近年來日益受到學者的關注。陳彪等對杭州富陽逸古齋元書紙有限公司生產的超級元書、二級元書、冬紙壹號及古籍修復紙4種富陽手工竹紙進行干熱加速老化試驗,認為4種竹紙的耐老化性能存在差異,其中冬紙壹號各方面的性能在老化過程中相對比較穩定,二級元書的強度穩定性和熱穩定性能較好,古籍修復紙的D65亮度穩定性最好。譚靜等對傳統手工竹紙進行不同程度的干熱老化處理,結合抗張強度測試、傅里葉變換紅外、掃描電子顯微鏡、X射線衍射、熱重分析以及動態水分吸附等多種方法,從微觀層面解釋了老化竹紙的內部結構變化對紙張性質的影響,為竹紙文物的有效保護提供了重要的科學價值。陳彪等對竹紙進行干熱老化處理,利用熱重法(TG)分析竹紙老化后的熱解特性,建立了評價竹紙老化程度的量化模型。張芷月等對故宮棚壁糊飾修復用手工竹紙進行加速老化試驗,分析了竹紙老化后的力學性能、微觀及化學結構,首次對脆弱紙質文物抗張強度提出一種微損精確的測試方法。Jin等分析了纖維素在酸性竹紙老化過程中的斷鏈動力學,研究了可應用于紙張壽命評估的動力學模型,并預估了酸性竹紙的壽命。Tan等采用動態蒸氣吸附分析(DVS)技術分析老化竹紙吸濕性變化規律,應用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和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測試了老化竹紙的化學和物理結構,結果表明老化并未改變紙張的吸附機理。Hastuti等研究認為,竹漿中添加納米活性炭可以提高竹紙質量,但會阻礙紙張的降解過程,而2種白腐真菌(Phlebiopsis sp和Pycnoporus sp.)則可促進竹紙降解。
總結與展望
竹紙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盡管竹紙的起源尚有爭議,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竹紙的出現在手工紙乃至造紙史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貢獻,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制作工藝的不斷創新和發展,竹紙更加質優價廉,品種多樣,在明清時期成為最主要的書寫、印刷用紙。
竹紙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盡管竹紙的起源尚有爭議,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竹紙的出現在手工紙乃至造紙史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貢獻,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制作工藝的不斷創新和發展,竹紙更加質優價廉,品種多樣,在明清時期成為最主要的書寫、印刷用紙。
由于竹紙原料竹種不同以及紙張用途不同,手工竹紙的制作工藝存在著較大差別,但概括來說都需要經過備料、制漿和制紙3個階段多道繁瑣的工序。在前人的研究中也不難看出,對于竹紙文化以及手工竹紙制作工藝的保護傳承和重視,研究多集中在各地區竹紙的發展歷史、生產工藝、現狀及傳承等問題,提出了許多科學合理的保護措施。除此之外,近些年來對于竹紙的科技分析逐步加強,梳理了原料和制作工藝與紙張性能之間的聯系,從根源上探究了竹紙的結構、性能等理化性質,以及提出了一些創新性的研究方法并逐步形成體系。面對我國現存的大量竹紙類文物,竹紙老化性能方面的研究也逐步增加,這不僅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挑選和制作保護修復用紙,而且對于竹紙類紙質文物的保護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但是從本文梳理的已有研究可以看出,在竹紙原料分析方面,對于毛竹和苦竹的研究較多,其他品種原料則相對較少,故應該更系統地對于手工竹紙纖維原料進行梳理分析,同時對于更多竹種進行研究和開發,以期拓展更多可用的優質原料。另外,對于竹紙原料化學成分分析的研究也有待拓展,應逐步建立完善的分析體系與方法,進一步在科學層面揭示竹紙理化性質的本質。竹紙的科技分析仍是今后竹紙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
(文章來源:世界竹藤通訊)